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8月6日《行风热线》
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8月6日《行风热线》

访谈嘉宾:

访谈时间:

内容简介:

访谈小结
访谈详情

主持人:入夏以来,我市进入了主汛期阶段,今年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如何?又将采取哪些措施严防地质灾害,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天我们邀请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党组成员、副局长丰虎,地质勘察与环境科科长董卫国、用地规划科科长范乃娟、市政与交通规划管理科负责人王健、确权登记局赵进峰走进直播间。丰局长,欢迎您做客“行风热线”节目和广大听众朋友互动交流!

丰虎主持人好,广大听众朋友,大家早上好。

主持人:2020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请您先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丰虎:好的。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及早部署地灾防治工作,全市共发放地灾明白卡2000余份,组织安排工作人员对辖区内145个地灾隐患点进行排查,组织地灾应急演练700人次。通过不断夯实地灾防治基础,切实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由于措施得力,2020年全年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没有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持人:局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常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今年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如何

丰虎今年入夏以来,河南多个城市因降雨引发内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雨水明细增多,灾情呈易发高发态势。今年6进入汛期以来,我市雨水明显偏多,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今年降水比往年同期多一倍,气温比常年高一度,短时强降水频发,特别是进入7月份,由于受台风烟花的影响,我市从7月17日至21日,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尤其是7月20日,我市北部山区短时间突降特大暴雨,3小时降雨量达到267毫米,超过郑州的262毫米的降雨量,全市平均降雨量达830毫米,降雨量最大的卫辉市达到970毫米,引发了严重的内涝,造成北部山区大面积暴发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据统计,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62处,预计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对我市的地灾防治工作构成严重威胁。

二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新乡南太行地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其中辉县市、卫辉市北部又属高易发地区,是豫北受地质灾害威胁较重的地区之一。截止到2021年4月底,全市共纳入监测的地灾隐患点144处,其中特大型2处、大型10处,中型30处、小型102处,以崩塌为主。全市地灾隐患点涉及16个乡镇92个行政村,潜在威胁人数1.24万人,潜在经济损失4.16亿元。

三是预防意识淡薄,思想上麻痹松懈。近几年,由于我市降雨较少,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也少,使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甚至个别领导干部都不同程度产生了麻痹松懈思想,防灾的弦也绷得不那么紧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切不可心存侥幸。

四是防灾基础仍不牢靠。由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我们现有的地灾防治还无法做到对隐患点全覆盖防治和无遗漏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所限,我们还无法做到对地灾隐患全部消除。有的县区缺人员、缺经费、缺技术支撑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农村青壮年人口减少、老龄化等问题凸显,严重削弱偏远山区农村群测群防基础,这进一步增加了基层防灾工作组织难度。总之,我们的防灾基础依然很薄弱,

主持人:根据今年汛期的气象预测情况,我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有哪些具体的工作安排呢?

丰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按照“预防为主、合理避让、重点治理、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全力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抓制度建设。今年制定了《新乡市2021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监测制度》、《新乡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处置制度》、《地质灾害灾害灾情速报制度》等相关通知,同时,我们修订了《新乡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我们开展地灾防治与应急救援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提前安排,周密部署。今年4月7日和5月17日,召开了两次全市汛期地灾防治专项会议,对全市地灾防治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三是防灾措施落实到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有关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多次检查各项防灾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落实,是否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确保心中有数。

四是加强预警预报,完善“市、县、乡、村、组、监测人”的六级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自然资源应急、气象、水利、文旅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做好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工作。今年,我市北部山区因强降雨发生了162处地质灾害,但是却没有人员因地质灾害发生伤亡事件,主要得益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工作,暴雨期间,局领导密切关注雨情汛期,不断与有关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会商研判,在暴雨来临前通知有关县局和乡镇,及时转移了受威胁群众,并派出2个督导组,指导县局工作。今年汛期,我市共转移受地灾威胁群众2400余户9600余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加强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平台,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全市威胁人数1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各旅游景区开展不少于一次应急演练,今年共组织县区局开展应急演练7次,演练人数约850余人次,发放明白卡7500余份。通过应急演练,有效增强了基层干部防灾抢险的技能,同时提高了群众避险自救能力。

六是强化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灾情险情速报制度,积极主动做好灾情、险情应急处置。

主持人:请您为我们人民群众在汛期如何防止和避免地质灾害伤害做一下介绍。

丰虎好的,主持人。如何在汛期避免伤害呢?首先,在汛期要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尤其是要避免前往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区,特别是北部山区的旅游景点;其次,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的城乡居民,汛期要提前转移,避免潜在的地质灾害危害;第三,要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监测,及时预报预警。充分利用我们的群测群防网络,发挥地灾监测员的作用,对地灾隐患实时巡查监测,发现风险隐患,及时报告预警,并将受灾群众及时转移至安全场所;第四,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基础知识,让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学会如何避险自救,比如了解当地的地质灾害的类型、预警信号、避险路线及必先安置场所的位置等。

主持人:请您就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点,为我们做一下基础知识的介绍。

丰虎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首先介绍一下崩塌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崩塌体碎块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或跳跃,最后在坡脚处形成崩塌倒石锥。

崩塌的主要危害有: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交通中断,更重要的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崩塌发生的情况大致有以下的规律:

(1)降雨过程之中或稍微滞后。这里说的降雨过程主要指特大暴雨、大暴雨、较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2)强烈地震过程之中。主要指的震级在6级以上的强震过程中,震中区(山区)通常有崩塌出现。   

(3)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因工程(或建筑场)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上部岩(土)体的稳定性,常发生崩塌。崩塌的时间有的就在施工中,这以小型崩塌居多较多的崩塌发生在施工之后一段时间里。  

(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水库蓄水初期或库水位的第一个高峰期,库岸岩、土体首次浸没(软化),上部岩土体容易失稳,尤以在退水后产生崩塌的概率最大。   

(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下面讲一下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山剥皮等俗称。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滑坡、泥石流特点比较明显: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影响,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下面再讲一下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

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而后者分布广、数量多、频率高、诱发因素多,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特点。岩溶塌陷按其成因又可分为自然岩溶塌陷和人为岩溶塌陷,其中,自然岩溶塌陷的成因包括洪水、暴雨、重力、地震,人为岩溶塌陷中,成因以坑道排水或突水,抽取岩溶地下水、水库蓄饮水为主,共占人为塌陷的92%。采空塌陷主要分布于煤炭开采区。

主持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那么在如何正确防范地质灾害方面,我们有哪些需要特别引起关注和注意的地方

丰虎好的。以下这些地方需特别引起关注:

1.泥石流对邻近山体的房屋特别是民居造成冲击,很可能将整个村庄夷为平地

2.在公路沿线,主要是山区低等级公路沿线防护措施不到位,边坡易发生滑坡及崩塌

3、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村落、山体易发生崩塌。

如何防范地质灾害,有以下五点需要注意:

1.要认真阅读自然资源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了解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难场所等。

2.在强降雨期间,要注意收看收听地质灾害等级预报,尽量避免经过地质灾害隐患地段。

3.要注意观测自家房子或房前屋后山坡,发现裂缝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或自然资源部门报告

4.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要听从指挥,按照撤离路线,主动转移到安全地带或避险场所。在险情未消除前,不要擅自返回。

主持人:进入汛期以后,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在一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经常发生。如果在山区发生了滑坡、泥石流,我们应该怎么防范呢?

丰虎:在山地环境下,滑坡、泥石流现象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滑坡、泥石流危害则是可以减轻的。

躲避山体滑坡重在识别前兆。山体滑坡往往非人力可以制止,但我们可以通过弄清楚其爆发前暴露的前兆特征,及早安全撤离危险区域。滑坡的前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山坡前部和后缘出现裂缝,坡脚处土体向上隆起;泉水突然干涸或浑浊,池塘水面突然下降;斜坡上电杆、烟筒、树木等歪斜;房屋墙壁、地板出现裂缝,墙体歪斜。如果发现这样的征兆,居住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带的人们就要及早转移撤离。

泥石流将爆发时要朝山坡两侧跑。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掌握判断泥石流沟谷并远离它们的技巧,对于自救很有必要。泥石流沟谷上游像漏斗、饭勺、树叶,中游深且窄,下游则较为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如果沟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库、或沟内地下水丰富,它们在遇到连续强降雨天气时,易爆发泥石流。要特别警惕的是,泥石流往往突然爆发,发现时逃生机会较小。因此,当听到山沟内有轰鸣声,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该马上意识到泥石流就要到来,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

主持人:好的,感谢丰虎局长在百忙之中来到直播间跟大家交流了这么多!

丰虎好,谢谢大家